他走了,年仅29岁!离世后家人才发现这个“秘密”……
“哥,我要走了,这是我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,办完该办的事后,记得带我回家!”清明快到了 ,弟弟孙浪这句隔空的“临终告别”始终在孙旺耳边萦绕,反反复复,格外清晰。
因突发脑卒中,3月7日23时许,孙浪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。弥留之际,在重症监护室里,孙浪叮嘱父母帮自己完成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心愿,同时给远在重庆的哥哥孙旺打去了这个电话。被蒙在鼓里的孙旺直到弟弟去世后,才知道这个“秘密”。
94年小伙突发脑溢血
临终心愿让人肃然起敬
“如果那天早上我更早一点发现他,说不定救回来的可能性更大。”孙浪妈妈想起小儿子,眼眶再一次红了。
3月6日凌晨5时许,她起床去卫生间的途中,看到孙浪倒在卧室地上不省人事,怎么叫都没有反应。随后,救护车将孙浪紧急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。医生告诉他们,孙浪属于脑干出血,而且出血量很大,病情很凶险,这是所有脑卒中当中病死率最高、预后最差的一种。
“当时我们一家人无法相信这一切,更无法接受。”提起当时的情况,孙旺泣不成声。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,弟弟孙浪决定捐献自己的角膜和遗体。也许是担心自己的这一举动得不到父母的理解,弥留之际,孙浪在重症监护室里通过电话“隐晦”地叮嘱孙旺:“哥,办完该办的事后,记得带我回家。”
虽说孙浪生前已经与妈妈商量过,父母都有心理准备,但当3月8日一早宁波市眼科医院眼底病外科医生李闻蝶来摘取角膜,要求家属办理相关手续时,他们还是崩溃了。挣扎、不舍、妥协……那个名字,怎么都签不下去。
直到那一刻,孙旺才明白什么是“该办的事”,弟弟最后的告别话里有话。“弟弟人都走了,他为自己找了一个有意义的归宿,我们就满足他最后的心愿吧!”他哭着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。
这个善良的小伙
总想着能给别人帮点忙
“弟弟从小就很善良,有时候甚至善良到让我心疼。帮助别人时,总是义不容辞,不考虑个人得失。”对于弟弟的这番举动,孙旺虽然不理解,但并不觉得意外。
孙浪出生于1994年,老家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农村,哥哥孙旺大他4岁。孙浪2岁那年,父母为了给兄弟俩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,远离家乡来到宁波镇海打工,两人因此成了留守儿童。在那段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岁月里,兄弟俩抱团取暖、相互照应,扛过了漫长的孤独和无助,因此感情特别深。
“我上高中时去了城里上学,每周末回家总能看到身形瘦弱的他在村里帮忙,谁家的忙都帮。”孙旺打心眼里心疼弟弟,有一次悄悄责怪他:“你还是个孩子,自己还在发育期,人又那么瘦小,为什么总是只想着别人?”直到现在,孙旺都还记得弟弟回答时亮晶晶的眼睛:“村里老人和小孩多,困难也多,我能帮他们就帮一点,累不坏。”
2010年,孙浪奔赴宁波,来到父母身边打工。而孙旺大学毕业后,留在重庆工作、成家。
打破这一家人平静生活的,是2019年年底的一张尿毒症确诊报告单。孙浪因突然晕倒被送进ICU,随后被确诊为尿毒症,此后不得不每周往返医院,接受血液透析。
孙浪也曾因此消沉过,但在孙旺不懈的开导劝解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,笼罩在他头顶的阴影逐渐散去。接受定期血液透析期间,孙浪见到了很多发生在病友身上的人情冷暖,不止一次地向孙旺感慨:“哥,生了病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和我一样的苦命人,如果我能帮得上忙,那该多好,哪怕帮不了太多呢。”
孙旺也是在孙浪去世后才得知,孙浪生病后就悄悄联系了宁波的OPO(器官获取组织)协调员,咨询器官捐献的条件,得知自己的情况不符合器官捐献的条件后,最终签署了捐献角膜和遗体志愿书。
他的角膜已为2名患者带去光明
其中一位还是四川老乡
孙浪捐献的角膜是宁波红十字眼库接受的第524对角膜。一片健康的眼角膜可以为2到3位患者带来光明,自2001年10月宁波市眼库成立以来,市眼科医院迄今已完成角膜捐献手术530例,角膜移植手术1300余例。
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负责人庞张英透露,孙浪清澈的角膜已为2位患者送去了光明,“一位是湖北的女性,一位是四川的男性,都移植成功了。他们未来的人生因为孙浪的善良而得以改变。”
孙浪也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留(遗体),选择了一个崇高的职业——“大体老师”,培养国家的医学人才。
“弟弟应该很欣慰吧,他通过这种方式,继续关注着他热爱的世界。”孙旺说。
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怡
编辑 陈颖芝 审核 檀传才 吕荣
宁波晚报
商务合作请联系
宁波晚报官微
13586640957(微信同号)
宁波晚报抖音号、视频号
13867871360(微信同号)
宁波晚报
商务合作请联系
宁波晚报官微
13586640957(微信同号)
宁波晚报抖音号、视频号
13867871360(微信同号)
谢谢你,孙浪